头条创作挑战赛现货配资平台多少钱
1955年,建国后不久,人民解放军首次推行了军衔制度。这套军衔等级的划分,主要是借鉴了苏联的体系。举例来说,苏联的最高军衔是大元帅,授予过斯大林。而当时我国也计划给毛主席授予大元帅军衔,但他本人坚决拒绝了这一荣誉。
因此,在中国人民军队中,最高的军衔最终确定为“元帅”。自人民军队成立以来,共有十位将领荣获这一至高无上的军衔。他们都是革命战争时期战功显赫的开国元勋,也是人民军队的奠基者。
排在第二位的是“大将”军衔,同样共有十人获得。获得此军衔的将领,大多是革命战争年代各大野战军的主要领导者,担当着关键指挥职责,为革命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。
第三级军衔是“上将”,1955年首次授衔时,有55位将领获得,上述数字后来又增加了两位,共计57位开国上将。他们都是革命战争中的主力军,担任正兵团级、副兵团级和准兵团级的指挥官,是军队中骨干力量。
展开剩余77%第四级军衔是“中将”,1955年获得此军衔的将领多达175人,后来增至177人。这些开国中将大多是各大野战军的王牌战将,担任军长、军政委,或在其他重要岗位任职,级别涵盖正兵团级、副兵团级、准兵团级和正军级。
第五级为“少将”,人数最多。据统计,1955年共有798位将军被授予少将军衔,级别涵盖副兵团级、准兵团级、正军级、副军级、准军级和正师级。到1958年10月,还有八位将军再次被授予少将军衔。
1961年至1963年间,有233名大校军官晋升为少将。随后1964年至1965年,又有321位将军晋升少将。综合来看,授予少将军衔的将领超过了一千人。
这五个军衔等级中,元帅最高,少将最低。那么,在这些不同级别的将领中,谁是排名第一的?他们是否凭借军功被选为各自军衔的第一人呢?
十大元帅之首是朱德总司令。自井冈山会师、红四军成立之日起,朱德便奠定了三军总司令的地位。在他的军旅生涯中,朱德多半时间身处大本营,负责运筹帷幄,极少亲自率军前线指挥。
因此,在十大元帅中,论实战经验和大兵团指挥,朱德或许不及彭德怀、林彪、刘伯承三位元帅。但他是战略型的统帅,擅长谋划大局,这一点是其他九位元帅难以比拟的。解放战争期间,朱德作为三军总司令,参与策划了多场重要战役。凭借卓越的军功和对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,朱德当选元帅之首实至名归。
十大大将中排名第一的是粟裕将军。虽然他未获元帅军衔,但粟裕是一位真正的帅才,与元帅中的彭德怀、林彪、刘伯承、徐向前齐名,是指挥大兵团作战最为出色的开国将领之一。
粟裕将军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,被誉为我军“五大名将”之一。他指挥过许多经典战役,是军队中的“无冕之帅”。他的军功和指挥才能都堪比元帅,是一位极为杰出的军事统帅。
开国上将排名首位的是萧克将军,但他并非凭借军功位列第一。熟悉历史的人知道,韩先楚、邓华、杨得志、杨勇、叶飞、李天佑等开国上将军功都更为显赫。
萧克将军之所以成为上将排名第一,主要是因其在其他方面的贡献。他曾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,属于方面军级将领,为壮大革命武装力量立下汗马功劳。抗战期间,他是八路军120师副师长,担任重要指挥职务。后期因革命需要转向幕后工作,军功表现相对逊色。
开国中将排名第一的是徐立清将军,他是一位杰出的政工干部,也是开国中将中唯一一位正兵团级中将。按级别,他完全有资格授予上将军衔,但因当时负责评衔工作,他主动降衔为中将以便公正开展评审工作。
在开国中将中,论军功徐立清不及王近山、陶勇、梁兴初、王必成等虎将,但他是中将中级别最高的,将衔排序也体现了这一点。
开国少将排名首位的是解方将军,他是一位典型的参谋型将领,曾任第12兵团参谋长、志愿军参谋长。军旅生涯中,大多数时间在司令部协助指挥,积极投身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,很少单独担任前线指挥官。
因此,解方将军的军功相对逊色,不及同为开国少将的钟伟、贺晋年、傅崇碧、彭德清、李德生等将领。
总结来看,1955年被选为各军衔之首的朱德、粟裕、萧克、徐立清和解方五位将军,并非全凭军功排名,还有他们在政治、组织、战略等方面的重要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佳成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